越早認識及瞭解寶寶,會帶的越輕鬆


                     /林靜伶(熊熊老師)







   


  您的寶寶正在努力暗示您,使您慢慢了解他的身體及心理所要與您溝通的訊息,您查覺到了嗎?您已經開始享受你們之間心靈相通的感覺了嗎?我來說一點關於嬰兒與父母溝通的行為暗示,讓我們多了解一點我們可愛的寶寶吧!


 


一、什麼是嬰兒暗示


    「暗示」則是指可自然察覺的「特徵」、「提示」與「信號」,這些信號或特徵指引我們依循此訊號而行動。一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只會哭泣,因此充滿「暗示」的非語言行為就成為嬰兒主要的溝通管道,告訴照顧者應該如何行動,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每個嬰兒會有自己對應主要照顧者的暗示,孩子會出現想吃的暗示、想睡的暗示,因為大便而不舒服的暗示,或想被擁抱的暗示等。一開始嬰兒的哭泣聲音及頻率是相同的,慢慢會應為經驗到的事件不同而有更多的哭泣聲音與頻率。因此觀察嬰兒的暗示行為,能讓我們瞭解嬰兒的需求,以及嬰兒在面對刺激時的感受是否舒服,要繼續執行活動還是停止動作讓嬰兒休息。


    嬰兒一天的行為狀態主要為「睡」和「醒」的狀態變化,與清醒時的互動能力。有關「睡」的狀態是指睡眠週期,包含深睡、淺睡、昏昏欲睡三個狀態的週期性變化。「醒」的狀態是指安靜清醒、活動清醒、哭泣三個狀態,以及嬰兒清醒時的注意力和與外界互動的能力,如注視外界時眼神專注或散漫,專注時間長短等。


 


二、嬰兒的行為暗示


    所謂行為暗示是寶寶有需求時,所表現出來的聲音、動作、表情,以提醒照顧者注意並回應他的需求。例如:想進一步和大人接近時,以微笑、頭部轉向照顧者、張開眼睛、注視著照顧者;嘴巴不斷開閉作出吸吮動作,手緊握住不放,觸摸嘴角時會有尋乳動作,手腳彎曲、雙手雙腳向內伸展、哭泣等表現表示饑餓;喝奶時,將乳頭或奶嘴推開、臉部表情少、四肢伸展放鬆,表示飽足;想休息時,以打哈欠、把頭轉開、以手遮眼或摸耳朵、將視線移開表現;當寶寶要讓父母擁抱時,他們會用哭聲相求;媽媽突然離開時,寶寶會產生焦急,也會哭等等。


 


三、嬰兒暗示對父母與嬰兒之間的親密感連結的重要性


    我一直認為嬰幼兒的早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而國人因傳統文化背景及家庭教育的影響,多認為嬰兒是無知的個體,不需要跟他多說什麼,但嬰兒真的不懂嗎?近代相關研究已說明,剛出生的嬰兒,不只是吃、喝、拉、撒、睡,甚麼都不懂的孩子,而是「搖籃裡的科學家」。出生的嬰兒同父母親一樣,努力的瞭解他的父母,並努力的達到與父母溝通,正如父母對嬰兒所做的行為一樣,其是一種雙向的過程。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曾經上我課的母親他這樣說:「有一次她(女兒)一直哭,我心裡想已經給她餵飽了、也幫她洗澡了,她還是一直哭,我幾乎快瘋了,然後聽長輩說這麼小的孩子還不懂,所以我就一巴掌打在她臉上!我永遠忘不了她當時的表情,打下去後她突然停住了哭泣,用著驚嚇的表情看著我,過了幾秒後她像是用盡全身力氣一樣的更放聲大哭」。顯然這位母親尚未和她的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並且認為嬰兒是無知的個體,當這位母親認為孩子是無知的個體時,她便不會知道她的孩子正試著努力的給母親一些行為暗示,使母親能了解他。雖因賀爾蒙的關係,母親天生即有本能,在嬰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對其付出照顧與關愛。但我們承認,初為人母的母親與嬰兒之間關係的緊密聯繫,是需要花一些時間來尋找並使這樣的聯繫關係穩固發展。




    然而大多數的台灣家長願意面對並處理孩子生理性的哭鬧,對於孩子心因性的哭鬧,則多選擇忽略或不理會,原因就是害怕孩子習慣或得寸進尺,還要更多。為什麼多數家長多半無法承受孩子的哭泣,原因可能是這些家長在的小時候,哭泣也多半不被接受(尤其是男生),所以當他們成為人父人母時,也就對於孩子的哭泣無法接受。




    為了讓父母親能在早期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互動關係,先讓父母親了解孩子是一個有感有知的個體就非常重要,科學家針對為了解嬰幼兒進行多項研究,目的不外忽視讓人們更了解嬰幼兒的心智外,更希望藉此協助父母成功地與孩子感受到正向的互動經驗,讓極小的嬰兒能進行依附關係的發展。又剛出生的嬰兒具有強大的學習機制,使得他們得以生存下來,然而嬰兒也具有宇宙最棒的支援系統,就是母親,而這樣的支援在嬰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賦予極重要的角色。所以一旦讓父母親去知道並發現孩子是可以溝通互動時,其也就會開始試著努力觀察孩子所發出來的行為暗示了。一些研究指出,即使接受足夠的營養和良好的照顧,缺乏肢體接觸的嬰兒,情緒上會嚴重受損,如果常給予嬰兒關愛的注視與碰觸等感官刺激,可促使嬰兒腦部組織產生正面的變化。




    一個嬰兒的行為暗示被母親了解並滿足時,嬰兒便開始對自己所發出來的行為暗示感到自信,而當母親每次都能盡可能的在短時間內即了解嬰兒的行為暗示並給予滿足時,嬰兒對於母親將更加的信任,情緒也能更加穩定,當然如果嬰兒的父親也能懂自己孩子的行為暗示時,那麼孩子將擁有對人更多的信任,對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更有自信,而家庭親子間的親密感也因此建立與鞏固。




   




    許多父母親從幫孩子嬰兒按摩及做嬰兒瑜珈嬰兒手語活動開始,從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寶寶的暗示,並適時的回應寶寶的暗示,使寶寶與父母在互動溝通上,越來越有默契,寶寶的情緒也就越來越穩定,而辛苦的父母親或者要照顧者,也能在忙碌照顧寶寶之於感到放鬆自在,這是多麼可貴的教養模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熊老師(靜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